2010/10/8 10:17:41
来源:
51网络采购 点击:423次
内容摘要:不锈钢的分类(序)
不锈钢是含铬超过wCr12%的Fe-Cr合金。由于Cr对氧的亲合力较大,因而,在常温下就能在空气中被氧化,生成Cr2O3。 当含铬超过wCr12%之后,在钢的表面就形成一层致密的Cr2O3膜,保护钢材不会继续被氧化,Fe也不会被氧化,成为不生锈的钢,即不锈钢。
含铬超过wCr12%的Fe-Cr合金,由于加入不同量的其他合金元素,而转变为不同的晶体组织,具有不同性能,也就产生了组织不同、性能各异的不锈钢。
一般来说,人们都根据组织对不锈钢进行分类,可分为奥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和沉淀硬化不锈钢。
前三种的特点是当不锈钢处于工作状态时,有极为稳定的金相组织,第四种特点是具有两种金相组织,并具有优异的性能,第五种为可以用时效热处理方法强化的不锈钢。
不锈钢的金属学特征是用添加或减少合金元素的方法来影响奥氏体的同素异构转变(增大、减少或限制)以得到不同的金属组织。
奥氏体的稳定性指标Md30。Md30的物理意义为变形30%后产生50%马氏体的温度。这个温度越高,奥氏体越不稳定。Md30值与不锈钢化学成分(质量分数,%)和晶粒度(γ-晶粒度级数)有关,Md30值的数学表达式如下:
Md30=551-462(C+N)-9.2Si-8.1Mn-29.0(Ni+Cu)-13.7Cr-18.5Mo-68.0Nb-1.42(γ-8.0)
应用式(2-1)时应当注意:组织应为单一奥氏体,若有δ铁素体存在,则会出现误差。因为δ铁素体将导致合金元素的重新分配,即δ铁素体将导致奥氏体合金元素Ni、Mn、C、N等富集于奥氏体,等于增大了奥氏体中这些元素的含量,也就等于增大了奥氏体的稳定性。也就是说,实际的Md30值比用式(2-1)计算的Md30要低。
(责任编辑:管理员)欢迎转载,转载请说明来处
51网络采购(http://www.51wlc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