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10 14:12:34
来源:
51网络采购 点击:337次
内容摘要:坚持一条主线 促进“四个转变”
2010年以来,首钢中首公司全面实施“大国贸”发展战略,以“创新创优创业”为动力,坚持以更好地服务首钢战略性结构调整为主线,克服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全面超额完成了总公司下达的经营计划指标,实现了企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着力促进铁矿石进口
由长协矿为主向权益矿为主转变
2010年以来,国际矿石市场订价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长协价机制被季度指数订价等方式所取代,市场价格波动频繁,为锁定资源量、降低进口成本带来影响。面对困难,中首公司通过“三个加强”不断提高进口铁矿石权益矿比例,确保铁矿石等资源在品种、数量、质量、供应等方面满足首钢集团钢铁业一业多地发展和钢铁生产新理念的要求。
一是加强与主要矿石供应商沟通,建立经济、安全、稳定的资源供应渠道。在认真分析研究2010年铁矿石供需关系、贸易方式变动趋势的基础上,他们采取措施,强化与世界主要供应商保持稳定的资源供应关系,努力争取增量资源,全年共进口长协资源2919.98万吨,占进口总量的93.8%;通过加强市场作,从现货市场采购进口矿192.22万吨,占进口总量的6.2%,既满足了总公司对进口矿品种的需要,同时也降低了采购成本。针对国际焦煤市场供需不平衡、价格直线上升的情况,加强在焦煤资源寻找和价格谈判上的工作力度,2010年共进口焦煤150.5万吨,创历史新高。二是加强秘铁公司老区生产和新区改造组织力度。秘铁公司坚持以稳定老区生产为基础,以降低尾矿铁品位为抓手,以提高细粉产量为核心,九系列改造进展顺利,细粉保产项目已投产;狠抓设备管理和指标体系管理,严格考核落实,推动了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同时稳妥有序地推进新区项目建设,新区项目的环评已获秘鲁能矿部批准,建设购电工作程序全面启动。三是加强资本运作,向利用一切社会资源扩大开放合作转变。加强与国内外企业战略合作,加强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合作,拓展金融业务,增加投资回报,为首钢搬迁调整和掌控资源提供更大支持。与开滦集团、德华矿业就加拿大盖森煤田项目达成了合作和转股协议,完成了在加拿大注册成立首钢国际(加拿大)投资有限公司,股权交割和增资工作基本完成,预计今年开工建设。此项目中首公司占股25%,回购49%的煤炭产品,创造了以较小投入占有较多资源的运作范例。在总公司资源办的技术支持下,澳大利亚矿石项目历经多次谈判,可研工作进入尾声;实地考察了非洲喀麦隆铁矿项目和印尼铁矿项目,继续意向性谈判。以北美、欧洲废钢投资合作项目为重点开展相关工作,建立废钢收集中心。同时对于优质焦煤、废钢、铁合金等重要战略资源,根据首钢总公司钢铁主业发展需要,及时锁定资源,保证安全及时供应。
着力促进远洋运输
由市场合约型向自有运力型转变
首钢钢铁主业一业多地格局的形成,进口铁矿石需求继续增长,进口权益矿海运量大幅增加,这些都给中首公司的物流运输保障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他们通过逐步完善物流产业链,优化铁矿石海运的运力结构和组织方式,以及有效的市场运作,不断提高权益矿自有运力,使远洋运输由市场合约型向自有运力型转变。
一是统筹安排海运业务和陆路运输组织,确保集团生产用料的稳定供应。面对内陆运输中遇到的铁路保春运、保电煤运输、公路治理超载、道路改造等不利影响,全面提高应变能力。对港口口岸业务、铁路运输、公路运输业务进行进一步重组,优化配置相关资源,加强组织协调,提高各环节工作效率。铁路运输以提高对运力的控制为重点,在维持秦皇岛港现有运力不变的情况下,加大天津港和曹妃甸港的铁路发运力度,确保供应稳定。公路运输以优化运力资源经营管理方式为重点,保持对一定公路运输能力的控制,对于火车发运不足的部分,使用汽车运输进行补充,提高供应的可性。2010年铁路发运698万吨,日均6.37列;公路发运755万吨,日均319车。二是强化市场作,努力降低运输成本。针对2010年国际航运市场持续低位徘徊的情况,中首公司通过加强对海运市场的分析研判,不断优化海运作,合理配置运力,规避海运风险。通过妥善处理好生产耗用品种数量与稳定发运量之间的矛盾、用量上升与港口车站接卸货能力之间的矛盾、各港口资源分布不均与港口发运能力之间的矛盾,在保证各相关生产单位用料稳定供应的同时,根据各单位耗用计划和港口拥堵情况,合理安排船舶泊顺序,及时更改第一卸港,努力降低滞期费损失。三是延伸物流供应产业链,加强自有运力建设与掌控。相继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签订多个10年以上长期协议和期租船合同,控制年运力1000万吨以上,为实现首钢进口矿石控制80%以上中长期运力奠定了基础。针对海运价格整体居高且大幅波动的复杂走势,中首公司抓住机遇在相对低位签订多个COA合约,使主要航线COA合同比例均超过80%。
着力促进钢材出口
由简单贸易型向加工服务型转变
2010年,面对金融危机、国际钢材市场需求低迷等诸多不利影响,中首公司采取积极措施,全面完成了总公司下达的钢材出口计划,实现了出口效益最大化。仅2010年下半年,通过对出口船板采取涂塑预处理、添加合金出口热轧卷板等,为企业增加效益1.27亿元。经过不断探索和总结,钢材出口实现了三个方面的突破。一是在出口品种上,实现了由长材到板材、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品种出口的突破;二是在销售模式上,实现了由简单贸易到直销与存销方式的突破;三是在售后服务上,实现了简单售后服务到以技术服务为支撑的售后服务模式的突破。
着力促进海外工程
由单一冶金工程向多元化工程转变
近年来,中首公司先后签订了印度埃萨公司135万吨焦化项目等17个大型工程项目,在手合同额累计7.9亿美元,涉及炼铁、烧结、焦化、球团、料场、炼钢、连铸等多个专业,海外工程已经从单纯承揽和执行炼铁、炼钢项目,转变为具有承揽和执行焦化、球团、烧结、高炉、炼钢、轧钢等涵盖整个钢铁冶金工程项目的能力。在大力承揽钢铁项目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与钢铁项目有关联的制氧、铸管、电力、矿山、环保等工程项目,实现海外工程由单一冶金工程向多元化工程转变。一是抓住机遇,拓展市场。先后成功承揽印度埃萨135万吨焦化、印度JB焦化以及布山公司7.63米大型焦炉砌炉等项目,承揽额达9258万美元。二是总结经验,创新管理。2010年有12个工程项目分别展开,进入到不同的现场施工期,海工部共计派出商务和技术服务团组79个,448人次,完成设备和材料发货53批次,总重量24758吨。三是打造精品,创优效益。2011年,金斗年产85万吨焦化项目于1月7日成功推出第一炉焦;布山年产85万吨焦化项目于3月12日成功推出第一炉焦。随着两大焦化项目分别竣工交付,标志着继2008年BMM球团和2010年布山烧结两大工程顺利投产后,印度四大工程项目全面竣工交付,在印度钢铁冶金行业中取得了良好的声誉。(信息来源:首钢日报)
(责任编辑:admin)欢迎转载,转载请说明来处
51网络采购(http://www.51wlc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