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51网络采购首页新闻资讯期货行情钢企应作好打低效益“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钢企应作好打低效益“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2011/10/21 10:24:35 来源:51网络采购 点击:673次
内容摘要:钢企应作好打低效益“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2007年起,我国钢铁行业逐渐步入“低效益”发展的状态。2011年前几个月,这种情况依然继续,钢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行业销售利润率从去年全年的2.91%微升到3.14%7月份又降到3.08%。业内人士普遍表示,根据国家宏观经济走势和行业发展状态,“十二五”钢铁业还将陷入低效益的困境。笔者认为,面对这一形势,钢铁企业应该作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双反复”推动产能和成本高增长

一种普遍观点认为,造成钢铁行业低效益的关键原因是产能过剩,过剩就意味着价格竞争不断加剧,最终导致钢企经济效益下降。尽管认识到这一问题,但一段时期以来,全行业的产能过剩矛盾始终存在。国家试图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手段,解决总量控制问题,其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于是出现了反复淘汰落后产能、反复扩大产能的“双反复”现象。

今年初,就有业内专家分析,算上“十一五”延续的新增炼钢产能5000万吨左右,加之已经建成的产能,我国总产能可能接近8亿吨。据国家统计局和工信部数据,20111~7月份,我国粗钢总产量为4.10亿吨,同比增长3830.4万吨,增幅为10.3%;日均产量为193.4万吨,相当于年产7.06亿吨水平,产能利用率达到84%,比上年末提高了3个百分点。按产能利用率84%推算,我国已经投产的年粗钢总生产能力为8.1883亿吨。今年初以来,笔者从相关媒体公开的信息上,陆续了解到了一些地方钢铁企业“十二五”扩能规划动向,其中东北、华东北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预计新增粗钢产能3500万吨~4000万吨。此外,西北、华南、华中等地区还有一些扩能规划在运作之中。已经投产的8.1883亿吨,加之“十一五”转过来在建的5000万吨,再加之“十二五”已经比较明确的3500万吨~4000万吨,粗钢产能在向9亿吨目标挺进。由此看来,仅淘汰4800万吨落后炼钢产能,对总量进行控制、解决产能过剩和持续低效益的矛盾既不现实,也很难奏效。

笔者有这样一个担心,如果其他约束条件没有跟上,“十二五”期间极有可能复制“十一五”出现的产能越淘汰越多的结局。尽管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明令单纯钢铁扩能项目一律不批,但是地方政府投资冲动和GDP政绩动力依然较强,钢企扩能的动力依旧。因此,钢铁行业这种反复淘汰、反复扩能的“双反复”现象如果不彻底解决,结果就是总量不受控制。

辩证地分析“双反复”现象,可以看出这样几种情况:一是说明国家发展经济带来的强劲需求。“十一五”期间,粗钢累计产量26.05亿吨,没有出现严重积压的问题,可以说基本上被全部消费。二是全行业经济效益震荡走低。2010年与2006年相比,全行业利润降低89.43%。三是拉高进口矿价格,增加生产成本。其中,仅2010年进口铁矿石就多付外汇300.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980亿元,全部进入生产成本。与2006年相比,2010年进口铁矿石平均到岸价格上涨了101.22%。钢协数据显示,20111~7月份,我国进口铁矿石3.89亿吨,同比增长7.81%;平均进口铁矿石到岸价为162.76美元/吨,同比增长37.79%。就此计算,我国进口铁矿石已比上年同期多支付了211.01亿美元,相当于多支付了1371.95亿元人民币,是同期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的2.1倍。同时,国内精煤、焦炭、电力、物流等价格不断推高,也让钢铁行业感到成本压力不断加重。四是迄今为止业内对于“双反复”现象,尚无认真梳理和研究,也没有特别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十二五”低效益还将持续

“十二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按着调结构的方向平稳较快发展,用钢需求还将保持较高强度,粗钢总产量还将创新高。2010年,我国实现GDP总值为39.79万亿元,粗钢总产量6.26亿吨,每亿元GDP消费粗钢1573吨。“十二五”期间,按党中央、国务院部署GDP平均年增7%的目标计算,2011GDP总值应为42.5753万亿元,2012年为45.5555万亿元,2013年为48.7443万亿元,201452.1567万亿元,201555.8073万亿元。以2010年每亿元GDP消费粗钢1573吨推算,2011年为6.69亿吨,同比增长6.86%2012年为7.16亿吨,同比增长7.02%2013年为7.66亿吨,同比增长6.98%2014年为8.20亿吨,同比增长7.04%2015年为8.77亿吨,同比增长6.95%2011年上半年,我国实现GDP20.445万亿元,粗钢总量达到3.50亿吨,同比增长10.3%,每亿元GDP消费粗钢1712.32吨,与2010年相比,不降反升。钢协专家预计下半年粗钢增速将有所下降。目前市场需求比较平稳,国内宏观经济和国际经济大环境基本稳定,笔者判断,今年全年粗钢增速可能在9%左右,全年粗钢总量预计在6.82亿吨左右,增长5634万吨,每亿元GDP消费粗钢1601吨,同比增幅为1.78%,与2010年相比,依然是不降反升。

“十一五”期间,亿元DGP粗钢消费量总体是处于下降通道的。在“十二五”期间,在推广高强钢筋、高强板材等减量化用钢推动下,亿元GDP粗钢消费量与2010年相比,平均保守预期降幅应在10%15%的区间内。但今年上半年出现的每亿元GDP消费粗钢1712.32吨,与2010年相比不降反升的情况说明,通过减量化用钢途径,降低亿元GDP消费粗钢能量的预期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我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中后期,用钢需求将保持相当高的强度;二是我国处在高速发展的时代,如,高架桥式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海洋工程、核电工程、城市轨道工程、城市建设钢结构化、农业产业化等等,都需要消费大量钢材才能完成;三是我国各行各业用钢需求正在由低端向中高端转型起步阶段,完成这个转型需要一个过程。

上述分析表明,“十二五”期间,在国际、国内两大经济环境不出现其他意外变化的条件下,国内经济建设带来的用钢需求,将使钢铁行业保持高产能,而由此继续拉动生产成本增高,经济效益将持续低位。其间,钢铁行业“高产能、高成本、低效益”可能“常态化”。减量化用钢会带来单位用钢消耗降低,但是钢材总需求扩大又会带来总量增加,即单位用钢量总体走低,总体用钢需求不降反升。如建筑用钢因推广HRB400HRB500高强钢筋将出现每平方米耗钢量下降的态势,但是城镇化建设保持相当规模和速度又会导致钢材总用量增加。

钢企应做的思想准备

持续低效益给钢企生存发展带来一系列危害,其中包括科研开发经费不足影响自主创新进程、职工薪酬不提高影响队伍凝聚力、积累不足影响企业调结构投资,等等。持续低效益极有可能成为钢铁行业优胜劣汰的分水岭,一部分企业经不起压力,或转型,或被淘汰出局,或者破产倒闭。

对此,今年初,钢协针对“十二五”发展形势,提出加快“四个转变”,实施差异化竞争、多元化经营等战略思路。笔者认为,钢铁企业在认真贯彻落实钢协部署的同时,还应在以下三个方面作好思想准备,以应对持续低效益。

一、强化成本效益观念。长期以来,行业形成的依市场价格增效益的观念占据主导地位很难破解。一言以蔽之,“市场钢材价格指数控制钢厂利润变化曲线”。在持续低效益的情况下,过度依赖价格效益,实质上是把企业生产经营推向价格风险的风口浪尖,一旦需求出现较大回落,企业即刻陷入难以挽回的困境。钢企应该有这个思想准备,向成本效益转型已迫在眉睫了。

二、从依赖投资拉动需求的窠臼中解放出来,转向内需增长带动用钢需求的轨道。“十一五”期间,尤其是应对金融危机挑战,国家实施“4万亿元”投资刺激经济增长带来用钢高速增长,让钢企尝到了“甜头”,也习惯于依赖投资拉动需求创造的用钢环境。“十二五”期间,这种大势将发生质变,转向以内需为重点,通过自主创新由传统的“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发展,需要高端的钢铁产品和大量的新材料。这对钢铁企业既是挑战,又是新的市场机遇。钢企应该充分认识这种市场发展的前景和潜在需求的能量。当然,抓住市场机遇、满足用钢需求也需要真功夫。

(责任编辑:admin)欢迎转载,转载请说明来处51网络采购(http://www.51wlcg.com)
已有0人参与(注:以上仅为网友个人评论,不代表51网络采购同意其观点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