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51网络采购首页新闻资讯市场评论钢贸黑洞塌陷 银行成买单人?
钢贸黑洞塌陷 银行成买单人?
2014/2/18 13:10:16 来源:51网络采购 点击:287次
内容摘要:钢贸黑洞塌陷 银行成买单人?

春节过后,上海钢贸圈持续巨震。先是曾有“钢贸大王”之称的上海松江钢材城董事长肖家守名下4.66亿元股权资产因金融借款被诉遭查封。随后,上海钢协会会长、联保互保融资模式的首创者周华瑞,也被曝未来几个月里面临来自银行的集体诉讼,多达数十起。

2013年以来,钢贸行业不良贷款危机集中爆发。与以往钢贸商跑路、破产的案例不同,此番钢贸危机已然波及行业领头人物——上述两位钢贸大佬皆为福建周宁籍,周宁籍企业占上海钢贸市场约过半以上份额。

分析称,两位钢贸大佬深陷债务危机,无疑将钢贸危机推向了新的高峰,也标志着钢贸圈的联保互保融资模式彻底坍塌。

钢贸大佬身陷纠纷 “都是联保惹的祸”

公开资料显示,现年45岁的肖家守出生于福建,现任上海松江钢材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州长三角钢材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时也是投资公司上海新日和新日恒力钢丝绳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肖家守1994年前后踏入钢铁贸易行业,2003年和2004年先后在上海松江和苏州成立了松江和苏州长三角两个钢铁交易市场,近年来逐渐成为福建周宁人在上海经营钢贸事业的领军人物,在全国钢材营销企业榜单上,肖家守以年销售额50亿元名列前茅。

20141月末,上市公司新日恒力公告称,因金融借款被诉,公司实际控制人、上海松江钢材城董事长肖家守名下4.6亿元资产被查封,查封期限两年。此外,肖家守旗下投资公司上海新日持有的上市公司8000万股股份被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司法冻结。据之前公告,这些股份已被质押给中航信托。

210是肖家守作为数场金融借贷纠纷的被告,被上海市浦东新区法院传召出庭的日子,但这位钢贸大佬不仅本人未到场,连代理人也不见踪影。

“不露面也是实在没办法,去年开始他名下有两个钢材市场就被多个债主追讨上门,已经替担保的钢贸商代偿了上亿元,现在自己也是泥菩萨过江。”《中国经济周刊》援引一位知情人士的表态如是解释。

而一位上海钢材市场负责人指出,“都是联保惹的祸”,肖家守陷入与银行的诉讼纠纷,皆因钢贸圈以互联互保模式获得的授信逐渐变为不良贷款所致。

从披露信息来看,民生银行本次申请执行查封很可能只是肖家守借贷纠纷困局大规模爆发的开端。上海法院网信息显示,从210415,肖家守及其旗下的上海松江钢材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新日股权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涉及与工商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的相关支行以及与上海松江民生村镇银行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共计有24起。

不单单是“钢贸大王”肖家守。上海法院网的信息还显示,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被称为“沪上钢市福建第一人”的周宁籍钢贸圈“带头大哥”、第一钢市市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福建周宁上海商会现任会长周华瑞也身背20多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与其发生纠纷的为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的相关支行。

2011年下半年开始,钢贸危机爆发,随着空单质押、重复质押、虚假骗贷等钢贸潜规则泡沫破裂,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联保互保的模式下,钢贸企业受到大面积波及。而在担保对象无法偿还贷款的情况下,两个为他人担保的钢贸大佬需承担代偿责任,由此受到“牵连”。

业内人士指出,两大钢贸大佬深陷诉讼纠纷正是联保互保融资模式下资金盲目放贷带来的后果,而这也是对联保互保融资模式的彻底冲击。

借贷黑洞发酵 钢贸商出局产业链

钢贸融资已经似“噩梦”纠缠银行和钢贸行业两三年。宏观经济下行,供求关系逆转,钢价持续下跌,钢材贸易企业深陷资金链断裂的泥潭难以自拔。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2008年后,随着4万亿投资盛宴的开启,钢贸商开始大肆炒作钢材,长三角地区的很多中小钢贸商三五结群,通过交换钢材货存,向银行连环担保贷款,再把贷来的资金投到地产和股市里套利,借款黑洞在钢贸圈越滚越大。

2010年后国家出台地产调控政策,钢价在2011年迎来暴跌,大部分沪上地区钢贸企业陷入巨亏和资金链断裂的境地,2012年起,很多企业被银行连带追诉,钢贸商破产跑路的比比皆是,在产业链中最先出局。钢贸商因失信于银行,被列入黑名单,2013年钢材业销售利润率只有0.65%,钢贸行业本身亦难以为继。

银行业在过去2009-2011年经济繁荣期间,为钢贸企业发放了大量信贷。但在2011年钢贸圈通行的骗保事发之后,银行纷纷将钢贸企业列为谨慎型行业,并采取逐步退出的方式挽救损失。钢贸行业作为资金密集行业,银行的信贷限制对其发展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到了2014年,各大银行密集的司法索债行为也预示着银行到了钢贸坏账的集中处理期,这场危机远未达到顶点。钢贸商向上连着钢铁生产企业(钢厂),向下连着下游用户(终端用钢企业),作为整个供应链中最弱势的群体,钢贸商的悲剧最先演出。

信贷风险持续暴露银行系统紧急布防

产业结构调整、管理失控等多种因素叠加,钢贸商只是击鼓传花的资产泡沫链条中的炒家之一。重复抵押、加大杠杆、资金腾挪等,使得银行的信贷风险管控面临着诸多考验。随着钢贸行业陷入低谷,放贷银行也陷入巨大困境。

2011年起,长三角地区爆发钢贸企业集中大面积违约,区内钢贸授信不良率急升;2012年,多家银行开始起诉一连串钢贸商,并对钢贸行业持审慎态度,甚至不再进入;虽经过银行多次展期处理,钢贸行业信贷危机仍持续发酵。

钢贸重灾区已从长三角转移至其他地区。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透露,截至2013年底,全国钢贸贷款敞口约为1.5万亿元。2011年,上海地区最早挤泡沫,目前还剩约700亿元的不良贷款;当时尚未暴露风险敞口的广东、福建等地成为了新的钢贸重灾区。

2014年,将是钢贸风险最终大面积爆发的一年。”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钢贸和其他行业有很大不同,损失率非常高,若短期内全部暴露,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会急剧上升。“所以银行采取各种挽损的措施,体现在不良率上应该说有一定程度的保留,2013年并没有完全暴露,而损失状况最终可能在2014年基本暴露出来。”连平表示。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春节前一次会议上谈及钢贸风险时说,因企业互联互保引发的风险传染比较严重,部分地区的钢贸企业从“抱团欠款”转向“抱团逃废债”,区域信用风险有所恶化。

据财新网报道,201312月中旬,银监会下发通知,要求做好钢贸行业的风险防控工作,并重点调研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四川、福建、深圳、广东八个省市,研究钢贸信贷行业的基本情况、特征、成因和防范措施。

近期,监管高层指出,要警惕钢贸领域的违规业务模式又被复制到煤炭、木材、水产贸易等领域的迹象。

“钢贸信贷风险肯定还是会继续暴露。”银监会内部人士指出,一方面,要看到产业结构调整对整个银行体系的风险影响;另一方面,银行也需思考如何做好风险管理。

“很多不良贷款,即使起诉、打官司也无法追回,银行只能通过核销的方式来处理,这些血淋淋的教训一定会让银行重新评估行业风险,包括提高贷款门槛、压缩授信额度等。”一位熟悉钢贸行业的股份制银行人士如是说。他透露,包括民生、光大、招行、交行、工行、浦发等多家银行都在内部对钢贸信贷进行了严格限制,大部分银行机构基本叫停了单纯的钢贸企业互联互保授信模式,要求客户追加抵押、保证等有效担保,并对表内外的授信总量实行控制。

(责任编辑:高杨)欢迎转载,转载请说明来处51网络采购(http://www.51wlcg.com)
已有0人参与(注:以上仅为网友个人评论,不代表51网络采购同意其观点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