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日前宣布启动总额约1.1万亿欧元的资产购买计划。多位北京金融业内人士告诉中新社记者,22日公布本轮欧洲版QE(量化宽松)已成为市场普遍预期,然而每个月购买600亿欧元、至少持续至2016年9月这种不亚于美联储头几次QE规格的“大水漫灌”,还是令市场人士大跌眼镜。
欧洲央行为什么需要大规模QE?简单来说,QE可为经济打入“强心剂”。
德拉吉表示,不论怎样,本轮QE一定会如期执行,直到通胀率出现持续改善,接近2%的中期通胀目标。
然而,与欧洲央行推出欧版QE的初衷——为欧元区经济“上保险”相比,其结果可能适得其反,甚至陡然抬升欧元区政治经济动荡几率。
分析人士指出,欧洲央行大规模QE将造成的负面效应包括:本已疲软的欧元汇率将进一步走弱,这不利于将希腊留在欧元区内;而从长远来看,这还将动摇欧元存在的基石。
路透分析师James
Saft指出,QE帮不了希腊的忙,至少最开始是这样,“因为希腊债券最早要等到夏季才能纳入购债计划,而且前提是希腊仍与欧洲央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欧盟执委会保持着良好关系。”
民调显示,在QE出炉后,倾向于债务违约、不惜退出欧元区的希腊左翼激进联盟党,较执政保守党支持率领先优势已由4个百分点扩大至6个。
在德国方面,德国总理默克尔第一时间警告,欧洲央行提振经济成长的行动不应令政府推卸经济改革的责任。
这位欧元区权势最大的政治家,几乎是在直接对将在25日举行大选的希腊喊话。
这一幕令人想起了2012年2月的场景,当时,德国联邦议会将对希腊救助计划进行表决,德国媒体直接用了这样的表述“德国联邦议会将于今天决定希腊的命运”。
不久前离世的著名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在其三年前的著作《德国的欧洲》中对此有过精辟阐述,“德国已变得过于强大,以至于不作决定已经成了一种奢望。”
早在2012年8月,贝克便带有预见性地指出,欧洲已经成了“德国的欧洲”。尽管没有人想要这样的结果,但鉴于欧元可能垮台,最强大的经济体德国也便成为了权倾欧洲的政治大国。
为应对希腊左翼上台可能带来的违约等一系列风险,外界风传德国联邦政府已制定关于希腊退出欧元区的方案,但欧元区远非“想退就能退”。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指出,当初建立欧元时划定的“公债不超过GDP的60%、赤字率不能连续三年超过GDP3%”等红线,在欧元建立以后没几年都被逾越了。
鉴于如今欧元区很少有国家同时满足上述条件,赵锡军指出,这意味着欧元区作为统一经济同盟的经济基础已经大大削弱,削弱了欧元区稳定性。
但欧元区只有准入机制而未设退出机制,摆在希腊的面前唯一选择,恐怕只剩下苏格兰去年寻求独立时曾祭出的“杀手锏”——全民公投。
值得深思的是,假如开了公投的“口子”,那么德国是否也可以顺理成章地举行公投,以将类似希腊的国家“踢出”欧元区?
贝克请人们设想德国人就希腊是否应该离开欧元区进行表决,结果预计会是:“再见吧,雅典卫城!”
“欧洲不是金融问题,是财政背后的政治治理规则问题。”中国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指出,希腊没有政治家敢于削减现有生产力水平已支撑不了的福利待遇,如果不解决这种选票民主与高福利高税收结合形成的的庸俗政客讨好选民的风气,“金融(等)任何手段都只是把问题往后拖。”
而面对快速滑向悬崖的货币同盟,欧洲经济能否承受分裂的后果?
瑞穗证劵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2015年的欧洲极有可能会经受希腊退出的洗礼。但考虑到目前欧元区已经走出欧债危机最艰难的时期,他表示,对于欧元区而言,希腊的退出并非“不可承受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