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51网络采购首页新闻资讯热点新闻基础设施、产能更新与消费是中国未来增长点
基础设施、产能更新与消费是中国未来增长点
2015/5/4 18:03:32 来源:51网络采购 点击:285次
内容摘要:专家:基础设施、产能更新与消费是中国未来增长点

李稻葵,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弗里曼讲席教授(Mansfield Freeman Chair Professor)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十一届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 学、公司金融、国际经济学、中国经济。讲授课程包括中级微观经济学,经济发展、国际经济学、中国经济等。

  发表著作有《逼出来的大国崛起》

  李稻葵认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拐点已经出现,具体说发生在2007年,经济结构正在向好的方面发展,而且中国经济潜在长期增长率仍然比较高。

  短期增长速度下降具有比较明显的周期性因素,必须加快重点领域改革,以催生基础设施、产能更新、消费三个增长点,加快动力的转换。

  中国经济50人论坛、新浪财经和清华经管学院联合举办的新浪·长安讲坛第270期日前召开。中国经济50人论坛特邀专家、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发表了题为经济结构调整与增长动力转换的主题演讲。

  中国经济结构已经在向好发展

  李稻葵上来先讲结论。

  他说,他要交流的话题是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应该怎么转换,政府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当前改革应该改哪些方面?对此,他总结为五个问题,其 中第五个问题是基于前四个问题的推论。第一个问题,增长速度是否已经回落,增速的回落是否已经见底;第二个问题,讲了若干年的结构调整是否已经出现了重要 的进展;第三个问题,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到底是多少;第四个问题,如果旧增长点——房地产、出口已经离我们远去,那新的增长点在哪里;第五个问题,政府到 底应该做点什么。

  对前几个问题,他的结论是:在2007年到2009年之间,经济结构调整的拐点已经出现,经济结构正在向好的方面发展。中国经济潜在长期增长率 仍然比较高,至少未来10年在7%以上。短期增长速度下降具有比较明显的周期性因素,既有国际的,也有国内的,既有政治的,也有经济的。基于这些分析,推 论就是,在短期来看,一些重点领域的改革必须加快,目的是要催生新的增长点,加快动力的转换。让旧的发动机逐步退出去,就像大轮船行驶一样,一边行驶,一 边要换动力,换发动机。

  首先,关于结构调整的判断。按照国家统计局官方的数据,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从2010年开始往上走,从35%上升到2014 36.2%。但是据他测算,从2007年开始,中国经济中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就已经开始上升了,去年已经达到44.5%。在李稻葵看来,国家统计局 测算居民消费,最近一个时期以来越来越不准,越来越低估。它的测算依靠的是入户调查,在实际操作得不到很多中高收入家庭的合作。

  李稻葵表示,从2007年开始,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上升,同时进口量在上升,相对而言出口量下降。道理很清楚,国内消费一上升,很多居民就 会买国内的产品,国内企业就会逐步发现内销比外销容易。当中国消费上升的时候,很自然进口量就上升了,出口量就会下降了,因此可以看到,贸易顺差占GDP 的比重逐年下降。

  贸易顺差下降,消费比重上升,李稻葵认为这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

  劳动收入占GDP的比重增长,这是中国经济发生的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就发生在2007年。劳动收入比重上涨跟消费是一致的。道理很简单,因为绝大部分的消费者收入来源是靠劳动。靠分红、利润赚钱的人是少数,而且这少部分人是老板或者政府,没有时间也不太可能扩大消费。

  再有一个证据证明劳动收入上升是因为劳动力市场逆转带来的。2008年,城乡收入差距开始缩小,农村居民纯收入增速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开 始同步。之前,农村收入基本赶不上城里人收入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逆转过来,农民工的收入增长速度超过了城里人的收入增长速度。

  李稻葵说,作为重要推论他认为,这一系列正向上去的发展趋势,都是市场经济激励带来的,而不是政府政策带来的。中国经济增长到这个阶段,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出现变化,开始发力了。所以要呵护这么一个趋势。

  十年内还有7%8%的增长潜力

  李稻葵的第二个观点,是关于中国经济长期增长潜力的。

  他介绍,主流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正在下台阶,也应该下台阶,未来10年要降到6%以下。有一个说法,消费、投资、出口、生产这多驾马车要同步降温,多只靴子都要落地。现在增长速度降了,但是生产能力的靴子还没有落地,所以增长速度还在下降。

  李稻葵表示,自己的观点与主流观点不同。首先他认为,中国经济中短期,也就是从现在到未来56年,制约中国经济的因素是在需求一侧。当前基本 上国内每一个产业都产能过剩,重化工不说,手机、汽车这样的消费品也都是产能过剩的,所以劳动力的增长放缓不是制约中国经济中短期放缓的因素,中短期谈劳 动力为时过早了。

  第二条更重要。不能只看劳动力的人数,还要看劳动力的素质。论劳动力的素质,在所有发展中国家中,中国是最高的,有一大批初中或者是高中毕业的 蓝领工人,不出国没有感觉。讲到这里,李稻葵说了一个例子。印度文盲率是30%,妇女文盲率60%,非常高。而且印度的文盲定义跟中国不一样,不能签出自 己的名字才叫文盲。他第一次去印度的时候,一下飞机遇到一个东北人,说是来修路的。李稻葵就问,为什么把中国工人搞到印度去修路,明明印度工人工资更低。 他说印度工人虽然工资低,但是工作两小时就要休息两小时,中国工人一口气干6小时,周末还干,效率高。

  关于人均GDP,李稻葵认为不能简单算一个绝对值就下定论。一个经济体的增长潜力,更多地取决于这个经济体与领先国家的差距,中国经济追的是移 动的靶子。美国是全世界经济发展大国的领跑者,人均GDP大约5万美元。美国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的标杆,它的商业模式,它的技术,都是我们在不断学习 的对象。要谈差距,现在中国跟美国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11000美元不是拐点,等中国和美国差距缩小到一定程度,那时候恐怕才是拐点。

  李稻葵认为,要研究中国经济长期增长潜力,必须考虑几个因素。第一,与前沿国家人均GDP的差距。按购买力平价算,2014年中国是美国的 19%,要比较东亚国家和其他赶超国家人均GDP是美国19%时候的状况,而不是简单按照11000美元计算。第二,要考虑人口与制度的禀赋。国与国不一 样,一个国家的基本制度、文化传统,人口素质决定这个国家未来长期增长的潜力。中国人口素质比较高,宏观经济管理比较谨慎,长期属于顺差,财政基本上有盈 余,储蓄率比较高,人口注重教育,同时开放度比较高,这样的经济体是具有赶超能力的。

  日本、韩国、台湾地区三个经济体在人均GDP达到美国19%水平之后的下个5年,都明显超过了7%。再通过和拉丁美洲国家比较,即使是最悲观的 情况,2050年中国也应该达到美国的40%。不管怎么讲,从2015年开始,到2022年本届领导人任期结束,还是能够达到7%8%的增长速度。所以 大家还是应该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潜力充满信心。

  房地产、国际形势、缺少激励是三个不利的短期因素

  李稻葵说,如果大家认同我的观点的话,大家就要问,为什么现在的增长速度下滑?我们的解释是,这个增速下滑不是潜力在下滑,不是说我们汽车跑在高速公路上,马达不行,而是出现顶风、逆风或者路面情况不好,是周期性因素,是短期因素。有三个短期因素出了问题。

  第一个因素,房地产。房地产市场过去几年太火了,提前把房子卖了。现在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是35平方米,89.9%的家庭至少有一套自己 的住房,很多老百姓不买房子了。结果地产的投资增长速度去年降到10.5%,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是15%,房地产拖了后腿。一般房地产增长速度超过 平均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去年拖后腿,我相信今年还会出后腿,尽管今年有救市政策。房子卖多了,这几年要消化。

  跟房地产逆相关的是理财股票。为什么?很简单,现在投资理财增值保值的兴奋点已经不是买房子了,是理财、股市。理财产品4%以上的回报太厉害 了,你可以买各种宝,24小时可以跑,流动性多好。如果你手里有个几百万人民币,可以买信托,7%的回报。买房子多费劲,排队、看房子、找律师,还要装 修、出租、房地产登记,处级干部以上还要申报。我看房地产明年6月份以前很难翻身,这个需要时间。

  第二个因素,国际形势。现在除了美国、英国之外,全球经济都在下滑。而且这几年出现一个事情,是多年以来没有发生的。过去两年,全球出口增长速度少有的低于整个GDP的增长速度。这对中国很不利。

  第三个因素,现在缺少正面激励。很多的地方政府不知道该怎么发力,因此不愿意发力,怕发错力出现腐败和违规。据了解,国务院很着急,希望提前把 政府工作报告承诺的大型投资项目赶快启动,赶紧兑现,但是地方政府接不下来,他们不知道怎么配套。从前地方政府是搞配套的。今天跟水利配套搞水利,明天跟 铁道总公司配套,钱东挪西挪,现在不敢了,所以现在就出问题了。还有,现在鼓励地方政府发债,但是地方政府不知道怎么发债,问题很严重。

  基础设施、产能更新与消费是三个新增长点

  他表示,中国经济有增长潜力,现在周期性的减速,不妨把眼光放远一点,看中国经济未来56年或者10年,到底哪些方面是新增长点。这个事情看清以后,再来讲现在政府应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他认为,至少有三个新增长点。

  第一个是基础设施建设。去年有机会跟总理座谈,他专门讲这个事。中国老百姓,至少城里的老百姓缺的是公共设施。举一个例子,北京市居民家庭平均 的电视机尺寸比伦敦的要大,家用电器的水平比伦敦的要好,住房面积也不比伦敦的差,家里的整洁程度肯定比美国、英国都要好,装修也很漂亮,差的就是出门环 境。出门空气污染还堵车,一刮风下雨路上就有大麻烦。出了北京市,一地震就需要捐赠,不是说不应该捐赠,而是说很多地方的设施不行,稍微有一点地震,房子 就垮了。所以,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

  用数字说话,中国每百人移动电话88部,美国是93部,但是每百人宽带的拥有量,中国只有13个人用宽带,美日欧是33个,这是数量级的差距。 这里面,宽带是公共产品,手机是私人产品。再根据IMF的数据,2010年,中国人均基础设施拥有量仅仅是西欧的38%,北美地区的23%,日本、韩国的 18%。根据这个数字做一个测算,假如中国花20年时间把人均基础设施量赶上西欧,未来5年,平均每年可以拉动GDP增长1.5%;如果想赶上北美水平, 增长还能更高一点,达到3.1%;想赶上日韩,每年可以拉动增长3.9%

  第二个增长点,产能更新。北京的大气污染主要是周边重化工业带来的。在北京周边,存在3亿吨的钢铁产能,解决策略只能是给政策搞置换,把破钢铁 厂炸掉,引导投资去建世界上最先进沿海钢铁厂。在德国鲁尔工业区,那里在莱茵河之畔炼钢,水是零排放,自我循环,降尘量是城里正常降尘量的一半,各种空气 指标比城里搞得还好。中国经济并不差钱,如果1年转1亿吨的生产能力,按曹妃甸的投资规模至少要8000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这是今年高铁的开工量。这是 还只是转移1亿吨,现在是10亿吨的生产能力,至少可以搞5年把一半转移出来。

  第三,消费。消费占GDP的比重现在开始往上走了,再过45年应该能够达到50%左右,那时候消费就会成为增长的动力。

  推动三个增长点政府要做三件事

  这三个产业怎么营造?李稻葵认为,政府应该干三件事。

  第一件事,投融资体制要改革,这是当务之急。当下基础设施建设的的确确是一个增长点,但问题是,中国还没有找到一条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融资方 式。国内应该学习世界银行的基本办法,成立一系列长期投资建设基金。这个基金首先由政府拿一笔钱做担保,向市场发长期债,这样债务利率就能下来。然后到各 个地方评估,哪个项目好就给哪个项目投,不让地方政府自己说了算。而且这种长期债务要公开,要让资本市场投资者不断监督这些投资基金的运行。

  第二,正向激励。反腐很重要,但是除了对地方官员讲八项规定之外,还要谁干得好就奖励谁。政府不要认为提拔干部就是激励,组织行为学告诉我们这个是不对的,因为概率太小,所以激励太小。

  第三,环保升级。要给环境保护部更多的职责抓违规,把违规的产业干掉。同时要给环保部一点自己的基金,用来给环保部认为靠谱的项目补贴。如果只 抓违规,环保部就变成了高级城管,环保可能永远搞不好。但是如果把环保跟发展放在一起,就厉害了。换言之,环保部不仅要有牙齿,还要有钱包。

(责任编辑:高杨)欢迎转载,转载请说明来处51网络采购(http://www.51wlcg.com)
已有0人参与(注:以上仅为网友个人评论,不代表51网络采购同意其观点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