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6 12:48:49
来源:
51网络采购 点击:19111次
内容摘要:2015年O2O市场观察报告出炉 看好传统企业O2O模式
在经历了2014年的疯狂增长期后,2015年O2O市场开始全面洗牌,资本市场寒冬的降临让大量O2O项目迅速凋零,美团、大众点评、滴滴、快的等在资本左右下合并重组。与此同时,O2O成为传统品牌和零售企业“互联网+”的主要方向,不管是宝洁、海尔、万达等“传统”企业巨头,还是街边餐饮服务小店,都在积极的进行O2O转型的尝试。
业内领先的实体经济O2O解决方案提供商随视传媒于近期发布了《2015年中国O2O市场观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2015年O2O市场进行了梳理总结,通过对创业型O2O项目和传统企业转型项目的观察,得出了中国O2O市场的出路在于传统企业的结论,报告认为,由传统企业发起的,从线下到线上、尊重基本商业逻辑、尊重消费者体验的O2O项目将在2016年得到大规模的发展。
创业篇:颠覆者的寒冬
随着资本寒冬的到来,加上大批O2O企业的倒下,质疑O2O模式的声音逐渐占据上风。这使得日前的O2O死亡名单受到广泛关注并遭到疯传。
通过对2015年倒闭的餐饮、生活服务、出行、教育、美业等领域倒闭的O2O项目的分析,不难看出都是前期投入大量资金,以低价手段做营销,以至于后期资金紧缩,甚至崩溃。O2O平台当中有很多都是来自于互联网领域的创业人士,大多都不太懂传统行业,用VC的钱,进行无节制地盲目补贴,无基本商业逻辑,最终也就导致了同质化竞争过于严重,大多数耗不起的平台也就逐渐被淘汰出局。
转型篇:传统企业任重道远
在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巨头将其触角深入传统行业之时,万达、苏宁、格力等传统线下老大也在积极探索如何将线上人群引到线下。
不管是商业地产巨头万达、还是物流行业领头羊顺丰、或者是本土服装领导品牌美特斯邦威,在2015年都投入了巨资进行O2O的尝试,然而在一次次的尝试中,传统企业开始发现转型O2O并不简单,结果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是毫无起色,就是效果远远低于预期,互联网基因和极致产品的打造等方面的劣势,使得传统企业O2O转型之路任重道远。
出路篇:O2O回归商业本质
报告指出,对于O2O更加精准的定义就是将线下的散点消费行为采集到线上进行管理和消费,形成最后的客户转化,在线下或线上形成营销闭环。O2O的核心目标就是要将线下流量转化,转化成为一个可以购买的客户。
日日顺是海尔电器集团的渠道综合服务业务品牌,定位为互联网时代用户体验引领的开放性平台,被业界称为“下一个海尔”。2014年,日日顺选择随视作为其O2O的策略和核心执行伙伴,通过O2O+促进海尔“互联网+”战略的落地,随视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搭建了一个非常容易与消费者连接和交互的界面,并把这个界面与其已经建立的O2O体系对接,把日日顺服务中的关键标准流程(SOP)无缝衔接到消费者非常熟悉的微信界面上,经过两年的努力,日日顺建设了拥有700万粉丝、80%用户绑定量的日日顺服务号和拥有35万经销商的日日顺大盈家微商服务平台。
作为跨国公司宝洁的第三方服务公司,随视传媒一直想解决宝洁的一个痛点:与宝洁一千多万邮箱会员和数百万手机登记会员进行有效的链接。通过“互联网+促销”O2O运营策略,“宝洁生活家”微信好友18个月突破600万人,在传统快消品行业已经建立起最大的移动会员体系,而店内促销O2O在宝洁的KA伙伴(超市)店内已经形成一种执行模式。
报告指出,通过海尔和宝洁的案例可以看出,不管是企业固守在线下、做纯电商或者是做 O2O,生意的本质是不会变的,企业需要将他们的产品卖给消费者,并且从中获取利润,让企业得以不断发展、成长。不管用什么通路,企业需要用最低的营销成本实现最大的客户转化。在这其中,不论是线上、线下还是O2O,三种方式都只是企业完成生意的手段,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中,企业会想尽一切办法打通线下通路,而现在,企业要做的就是利用线上,利用增加的通路,更好拉升他们的生意。O2O要做的,不是革命,而是回归商业本质,通过互联网优化企业多年的积累与资本,让它们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责任编辑:admin)欢迎转载,转载请说明来处
51网络采购(http://www.51wlc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