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51网络采购首页新闻资讯产品知识铁素体不锈钢的组织特征
铁素体不锈钢的组织特征
2010/10/10 9:33:12 来源:51网络采购 点击:437次
内容摘要:铁素体不锈钢的组织特征
铁素体不锈钢是指铬含量wCr11%~30%,以具有体心立方结构的铁素体组织为主的不锈钢。它在耐腐蚀性上主要是有优良的耐氯化物应力腐蚀、点腐蚀、缝隙腐蚀等局部腐蚀的性能。
    铁素体不锈钢有两类:一类是从高温到室温,不发生相变,都是单相铁素体不锈钢;另一类则是在高温下有少量奥氏体组织产生,冷却到室温,为含有少量马氏体的铁素体不锈钢。
    图4-1所示为铁-铬二元合金相图,从图中可以看到,γ相只有在铬含量低于wCr12%时才存在;在铬含量高于加wCr12%时,γ相已不复存在,在所有情况下都不会出现γ相组织,但都有α相。所以,这种铁素体不锈钢加热不会发生相变,因而,也不能用淬火来强化。
但是,钢中是会含有碳元素的,碳是强奥氏体形成元素,它将扩大γ相区,见图4-1。因此,为了获得铁素体组织,必须尽量减少奥氏体形成元素,增加铁素体形成元素。在平衡相图中,不能够有高温奥氏体。所以,一般来说,铁素体不锈钢的C含量较低,Cr含量较高。

从图4-1可以看出,添加碳之后,扩大了γ相区、特别是δ+γ相区。如在1050℃时,含铬wCr12%的钢位于γ相区边界;若含有碳,则位于δ+γ相区。但若是含铬wCr12%的钢,虽然也位于δ+γ相区,不过,已含有较多的δ铁素体。空冷时,发生γ→α转变,奥氏体会转变为马氏体。这是因为铬含量高,形成珠光体和贝氏体需要很慢的冷却速度才行,见图4-2。由此图可以看出,即使用较高的预热温度及较大的焊接线能量,冷却曲线也不与珠光体区相交,因而,不能转变为珠光体。在300℃(Ms)左右开始转变为马氏体,在100℃(Mf)左右全部转变为马氏体。马氏体的硬度与含碳量有关,约为450~720HV之间。在空冷条件下,含铬wCr12%的不锈钢可得到20%~30%的δ铁素体;而含铬wCr17%的不锈钢则可得到50%~80%的δ铁素体。图4-3中标出了含铬分别为wCr12%和17%的410和430钢在舍夫勒图中的位置。它们都位于马氏体(M)或马氏体(M)加δ铁素体[M+F(δ)]的区域内。由于马氏体脆而不耐腐蚀,所以,需要进行热处理,包括淬火和回火。wCr12%钢的回火温度为700~750℃,wCr17%钢也需要淬火和回火(或退火)。热处理后,钢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及细小弥散分布的碳化物和δ铁素体。

焊后状态下,焊缝金属组织为δ铁素体、马氏体及少量的残留奥氏体,且偏析较少,因为液相区和固相区靠的很近,且斜率较大。
焊后状态下,由于此类钢含有较多的脆性较大的马氏体,含铬wCr12%不锈钢焊缝金属的伸长率和冲击韧度都比较低。但是,即使在700~750℃下进行较长时间的退火,伸长率有了提高,因为含有20%~30%的δ铁素体,其冲击韧度还是比较低。对于wCr17%不锈钢的焊缝金属,退火后,750℃下进行较长时间的退火,伸长率也能提高,但因为它含有更高的δ铁素体,其冲击韧度还是比较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退火时δ铁素体经过再结晶,晶粒粗大化。但在焊缝金属中加入钛和钼可以减轻晶粒粗大化,因为它们可以提高焊缝金属的形核率,即使如此,冲击韧度的提高也有限。
(责任编辑:admin)欢迎转载,转载请说明来处51网络采购(http://www.51wlcg.com)
已有0人参与(注:以上仅为网友个人评论,不代表51网络采购同意其观点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