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9 11:24:09
来源:
51网络采购 点击:492次
内容摘要:奥氏体不锈钢产生液化裂纹的敏感性
(1)产生液化裂纹的机理 在焊接过程中,热影响区先是被熔化区加热,后又被其相邻冷金属冷却。在被加热的过程中,热影响区内各部分金属受到的热应力是压应力,因此,HAZ开裂不会发生,此时即便材料内部存在着微小裂纹也有可能受压应力作用而焊合。但在被冷却过程中,若不考虑相变,如图3-11所示,金属受到的热应力转变为拉应力,当其值大于材料的临界应力时,塑性区内的材料可通过塑性变形,释放掉多余的应变能。因此,只会产生HAZ变形,不会导致HAZ开裂。但在脆性区内,材料只能通过晶界液膜或脆性相界面为裂纹核心,通过裂纹扩展来释放多余的应变能。因此NST(热影响区高温塑性为0的最高加热温度)与DRT(冷却过程中热影响区高温塑性为0的最低温度)的差值,即ZDR值(高温塑性为0的温度区间或叫做脆性温度区间)宏观上表示了材料HAZ开裂敏感性的高低,微观上则反映了原子晶界行为所引起的致脆开裂机理。
(2)产生液化裂纹的影响因素 虽然铌和钛可以显著地细化奥氏体钢的晶粒尺寸,但ZDR值却随钢中铌、钛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即较高的铌、钛含量会提高钢的HAZ产生液化裂纹的敏感性,且铌与钛比较,铌的这种作用远大于钛。这主要是在1330℃左右可以形成NbC-奥氏体共晶,所以,应该降低Nb及C的含量以减少共晶的形成。采用Cr
eq/Ni
eq>1.6的奥氏体不锈钢可减小热影响区形成液化裂纹的危险性。
(责任编辑:管理员)欢迎转载,转载请说明来处
51网络采购(http://www.51wlc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