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8 14:53:43
来源:
51网络采购 点击:427次
内容摘要:焊缝金属的再结晶
在不锈钢焊缝金属结晶之后,已经形成的树枝状组织在进一步的冷却中,会立即发生再结晶,形成新晶界。这种新晶界,不再是树枝状晶,而是呈等轴晶或柱状晶形态。由于一般不锈钢焊缝金属不在结晶后的冷却过程中发生相变,所以,必然会发生再结晶。图1-38所示为再结晶产生的粗大二次结晶的一个区域,这个区域是δ铁素体平均含量较高的不锈钢多道焊焊缝金属的一部分。新形成的晶粒在每一层上生长,长度可达3~6mm。这些二次晶粒的生长既不受两层焊缝金属之间δ铁素体边缘的限制,也不受大量细小的一次结晶组织的限制。焊缝金属的再结晶现象不仅发生在冷却过程中,也发生在多层焊新一道焊缝金属的熔敷过程中。其再结晶晶粒可以越过焊层交界进入另一层焊缝金属中。
当然,再结晶晶粒的长大也受形核条件的影响,如果一次结晶晶核较多,晶粒较细小,再结晶中二次晶粒的生长也会受到限制。
对于不锈钢焊缝金属,再结晶的开始温度通常在500~550℃,结束的温度为固相线。温度较低时,再结晶需要时间就长。大约从700℃以上的温度,不锈钢焊缝金属在所有的热处理过程中都会发生再结晶。但在电弧焊那样的快速加热中,这一再结晶温度上升到1000℃。由于δ(α)铁中铁的自扩散系数较高,因此,铁素体焊缝金属比奥氏体焊缝金属更容易发生再结晶,晶粒更加粗大。但如果焊缝金属发生固相转变(比如δ→γ或者γ→δ转变),这一相变过程会消除再结晶过程,或者使再结晶过程减缓。
除了晶界、晶格缺陷或者细小的非金属夹杂物可作为晶核外,奥氏体焊缝金属中的δ铁素体也具有强烈的形核作用。因此,在奥氏体焊缝金属中通常含有5%~10%的残留w
δ铁素体,就可以减少再结晶过程中形成粗大晶粒的现象。
在不锈钢焊缝金属中,还会出现下述现象。当温度已经低于固相线,但在新的晶粒形成之前,富集在晶粒边界的低熔点物质会导致产生液化裂纹。在长期高温工作条件下,再结晶会降低蠕变强度,并可能引起金属间化合物的析出。在δ铁素体含量较高的铬钢的情况下,再结晶导致的晶粒粗大,会使材料严重脆化。
(责任编辑:管理员)欢迎转载,转载请说明来处
51网络采购(http://www.51wlc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