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8 15:53:59
来源:
51网络采购 点击:810次
内容摘要:Fe-Cr、Fe-Ni、Cr-Ni的二元合金相图
在Fe-Cr二元合金中,当铬含量超过w
Cr12%时,奥氏体完全消失。也就是说,在铬含量超过w
Cr12%后,合金将不会发生γ-α相变,因而也不会发生晶粒细化和强硬度的变化。在整个合金范围内,铁素体都直接从液态中结晶出来。当铬含量较高时,脆硬的δ相在约820℃从δ铁素体中开始析出。δ相是w
Cr45%的Fe-Cr金属间化合物,会使金属发生脆化。由于δ相是在晶界析出,消耗了大量的铬,使耐腐蚀性下降。载低于600℃时α(δ)铁素体偏析形成低铬的α铁素体和高铬的α′铁素体,这就是不锈钢的475℃脆化。
图1-1Fe-Ni二元合金相图,与Fe-Cr二元合金相图相反,镍是强奥氏体(γ)形成元素。当镍含量达到w
Ni5%以上时,从液态金属中就不再结晶为铁素体,而是形成γ奥氏体。δ铁素体的形成被限制在图中左上角的一个很小的范围内,而冷却到1400~1500℃时,δ铁素体又转变为γ奥氏体。这是一个包晶的转变。随镍含量的增加,γ-α转变的温度从900℃逐渐下降到350℃。奥氏体组织很稳定,以至于快速冷却时,在很低的温度下,也不会发生γ-α转变,都会保持奥氏体组织。所以,这种钢也不会发生晶粒细化和强硬度变化。奥氏体不锈钢就是基于这个原理,Fe-Ni二元合金中也无脆性相析出。由于奥氏体无磁性,很容易与铁素体区分开来。用磁性法可以在奥氏体钢中检测出铁素体含量,也可以在铁素体钢中检测出奥氏体含量。
图1-2所示为Cr-Ni二元合金相图。在镍含量为w
Ni48%时,出现共晶反应,在镍的一边形成γ相,在铬的一边形成α相。因为在一般不锈钢中,捏和铬的含量都很低,Cr-Ni二元合金相图中的这些转变对不锈钢性能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对于镍含量大于w
Ni48%的镍基材料,影响就很大。
(责任编辑:管理员)欢迎转载,转载请说明来处
51网络采购(http://www.51wlc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