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建筑节能?
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通过执行现行建筑节能标准,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采用节能型用能系统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切实降低建筑能源消耗的活动。用能系统是指与建筑物同步设计、施工、安装的用能设备和设施。
2、为什么要实施建筑节能?
当前,我国能源资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据统计:我国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所消耗的能源是发达国家的2-3倍,而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近30%。针对目前我国现有建筑建造和使用中能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实施建筑节能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
3、建筑能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建筑能耗可分成建筑材料生产能耗、建筑施工能耗、建筑使用能耗三个部分。民用建筑节能主要是降低建筑物使用过程中能源消耗的活动。建筑物使用过程中能耗主要部位有门、窗、外围护墙、屋面、地面及用能系统(如炊事、照明、家电、采暖设备等)。
4、建筑物耗热量在各部位所占比例?
建筑物耗热量由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和通过门窗缝隙的空气渗透耗热量两部分组成。主要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占73%--77%,其次为通过门窗缝隙的空气渗透耗热量,占23%--27%。传热耗热总量中,外墙占23%--34%,窗户占23%--25%,楼梯间隔墙占6%--11%,屋顶占7%--8%,阳台门下部占2%--3%,户门占2%--3%,地面占2%。窗户总耗热量,即窗的传热量加上空气渗透耗热量占建筑物全部耗热量的50%
5、何谓建筑节能50%?主要有那些措施?
湖北省地处长江流域,属夏热冬冷地区。2001年10月1日国家颁布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标准规定夏热冬冷地区民用居住建筑按该地区建筑传统的建筑围护结构,在保证主要居室冬天18℃,夏天26℃的条件下,建筑全年采暖,空调能耗降低50%为节能目标。
主要措施有:
1、通过有效的组团规划、单体设计,从朝向、间距、体形上保证建筑物受太阳辐射面积最大。
2、减小建筑物的体形系数及外表面积和加强围护结构保温,以减少传热耗热量。
3、提高门窗的气密性,减少空气渗透耗热量,提高门窗保温性减少其传热耗热量。
4、改善采暖供热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管理,提高锅炉运行效率;加强供热管线保温;加强热网供热的调控能力。
6、建筑节能住宅要多花钱吗?
一般来说,节能建筑的造价比没有采取节能措施的同类建筑的造价,增加5-10%,也就是说每平方米增加成本约80~100元。以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为例,也仅增加购房成本8000~10000元左右。而从节能50%的角度考虑,建筑在自然状态下具有较好的舒适性,可减少冬天采暖、夏季降温的时间。每年可节约能源支出2000-3000元左右,估计5至6年时间就可收回投资成本。节能建筑节能50%。由此看来节能建筑不仅不多花钱,还能省钱。
7、为什么湿冷更冷、湿热更热?
我国长江流域广大地区冷天气温低而湿度高,也就是冬天湿冷;而我国整个东部地区热天气温高而湿度也高,亦即夏天湿热。
湿冷使人更觉寒冷。因为在寒冷的冬天,人们与外界的接触中要散失较多热量,又要维持一定的体温,不能由于外界的低温而使身体散发过多的热量。但是,既潮湿又寒冷的空气接触人体皮肤,使皮肤要加热潮湿的水蒸气,增加了人体的散热量,因而使人冷上加冷。
湿热则使人更加闷热,因为在炎热的夏天,人们在与外界的高温而在体内集聚过多的热量,这是出汗是热天人体散热的一种重要手段,汗液蒸发时要吸收人体的热量。如果出汗时空气干燥、风大、汗液蒸发就快,吸收的热量就多,人就会感到比较凉快;如果空气潮湿,加上没风,汗排不出去,人体散热就较困难,因而使人热上加热。
8、冬天有些房间结露是怎么回事?
一些住宅
建筑的外墙和屋顶中存在许多热桥部位。在冬天,外墙四大角、屋面檐口、外墙与内隔墙和外墙与楼板连接处,墙板和屋面板中的混凝土等热桥部位的内表面,以至于整面山墙和屋面板的内表面都有结露或严重结露,甚至淌水或滴水。在有厨柜、床铺等遮盖的墙面和壁柜内侧,严重结露,甚至长霉,住户室内潮湿,衣服及粮食受潮、长霉,严重影响居民
生活和身体健康。
出现结露现象是由于围护结构保温不足,且存在明显的热桥部位,在供暖不足、室温偏低、湿度偏高的条件下,围护结构及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而引起的。
9、为什么建筑物需要加强保温?
在围护结构(包括屋顶、外墙、门窗等)单薄、保温不足的建筑中,虽然依靠采暖设备多供热量,也能保持所需的室内温度,但是,采暖供热量必须大大增加。不仅如此,保温不足的围护结构,易受室外低温的影响,从而导致内表面温度过低,引起结露、长霉、潮湿,使室内热环境恶化。从保证室内适当的热环境,以及从降低建筑物传热的热损失角度出发,建筑物都需要加强保温。
10、什么是热桥?
热桥以往又称冷桥,现统一称为热桥。热桥是指处在外墙和屋面等围护结构中的钢筋混凝土或金属梁、柱、肋等部位。因这些部位传热能力强,热流较密集,内表面温度较低,故称为热桥。常见的热桥有处在处墙周边的钢筋混凝土抗震、圈梁、门窗过梁,钢筋混凝土或钢框架梁、柱,钢筋混凝土或金属屋面板中的边肋或小肋,以及金属玻璃幕墙中和金属窗中的金属框和框料等
11、外墙保温有哪些成熟的技术?
外墙保温技术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单一材料和复合外墙。
单一材料,即采用单一的保温、隔热性能指标好的产品作为墙体材料,达到
节能标准的要求。如加气混凝土砌块、ALC加气混凝土板材等。
复合墙体,即在结构墙体上复合保温隔热材料。按照复合方法可分为三种:
(1)内保温做法,在外墙内侧贴保温板或抹聚苯颗粒胶粉。但是内保温做法在内外墙交接处、圈梁处等部位会形成“热桥”,出现结露现象。一旦出现问题,维修时对住户影响较大。
(2)夹心保温做法,把保温材料(聚苯、岩棉、聚氨酯等)放在墙体中间,形成夹心腔。
(3)外保温做法,在墙体外侧增加保温措施。粘贴聚苯板或现场喷涂聚氨酯等。外墙外保温体系是应用比较广泛的技术,外保温的热工效率高,不占用室内空间,对保护主体结构有利,可延长房屋的使用寿命,适用于现有房屋的节能改造。
12、建筑中有哪几种最常用的保温隔热材料?
建筑中使用的保温隔热材料品种繁多,其中使用的最为普遍的保温隔热材料有两类:无机保温材料有膨胀珍珠岩、加气混凝土、岩棉、玻璃棉等,有机保温材料有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聚氨酯泡沫塑料等。这些材料保温隔热效能的优劣,主要由材料热传导性能的高低(其指标为导热系数)决定。材料的热传导愈难(即导热系数愈小),其保温隔热性能愈好。一般地说,保温隔热材料的共同特点是轻质、疏松,呈多孔状或纤维状,以其内部不流动的空气来阻隔热的传导。其中无机材料有不燃、使用温度宽、耐化学腐蚀性较好等特点,有机材料有吸水率较低、不透水性较好等特色。
13、保温材料为什么必须防潮?
保温材料一般都是体轻、疏松的物质,呈多孔状、纤维状或粉末状,内部含有大量静止的空气。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这些密闭的空气起着良好的保温作用。但如果保温材料受潮,即水分侵入保温材料内部,则其中的一些空气为水分所取代。水的导热系数要比静止的空气大20多倍,如果其中的水分再受冻结成冰,则冰的导热系数要比静止的空气大80多倍。由此可见,受潮的保温材料,导热性能明显增加,而保温性能则大为降低,材料的含湿率越高,则保温性能降低愈多。因此,保温材料在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必须保持干燥状态,避免受潮。
14、为什么有些顶层和端头房间冬冷夏热?
一般顶层房间和端头房间的外露面积较大,外露的屋顶和外墙的保温性能不好是造成这类房间冬冷夏热的主要原因。
在冬季,外露的屋顶和外墙加大房间的热量损失,使室内温度降低。同时由于内表面温度较低,且面积较大,与人体之间的辐射换热量也较大,这时即使室内温度保持正常,人们仍然会感到寒冷。
在夏季,屋顶和外墙受到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室外高温的作用,其内表面温度必然上升,使室内温度升高的同时,由于其内表面温度较高、面积较大,因此与人体之间的辐射换热也随之增大,即使室内温度与一般房间接近,人们仍然会感到很热。
15、窗户节能
窗户也是薄壁的轻质构体,是耗热的薄弱环节。普通单层玻璃窗的能量损失约占建筑物冬季保温或夏季降温能耗的50%以上,改善其绝热性能是节能的重点工作之一。应区别不同朝向控制窗墙比,尽量避免东西向开大窗,提高窗户的遮阳性能(可用固定式或活动式遮阳)。同时,要根据空调设备的价格和制冷、采暖费用的比较去确定合适的玻璃品种,从各种玻璃的太阳能阻隔特性和导热性两个方面去比较其节能效果,选择吸热玻璃、热反射玻璃、低辐射玻璃和中空玻璃等等,并提高其气密水平。此外,窗上加贴透明聚酯膜也颇有效。近年来涌现的节能门窗(如聚氯乙烯塑料门窗、单框双玻彩板钢窗和铝合金窗)的保温性和气密性都较好。但是,加强窗户的气密性以减少窗气渗透耗热量,应保证室内空气质量达到基本的卫生要求。
16、屋面节能
屋面的节能措施要点,其一是屋面保温层不宜选用密度较大、导热系数较高的保温材料,以免屋面重量、厚度过大;其二是屋面保温层不宜选用吸水率较大的保温材料,以防屋面湿作业时因保温层大量吸水而降低保温效果,如选用吸水率较高的保温材料,屋面上应设置排气孔以排除保温层内不易排出的水分。现在,一些建筑的屋面保温,采用岩棉板保温层代替常规的沥青珍珠岩或水泥泡沫聚苯板、上铺防水层的正铺法为多,有的单位研究采用倒铺法,即聚苯板设在防水层以上,使防水层不直接接受日光暴晒,以延缓老化,但聚苯板应采用挤出法生产的闭孔型,不与屋面粘结,上用压块(卵石或混凝土薄板)固定。南方住宅用架空板隔热也十分普遍。近年来坡顶屋面发展较快,这种屋面较便于设置保温层,可顺坡顶内铺钉玻璃棉毡或岩棉花毡,也可在天棚上铺设上述绝热材料,还可喷、吹或直接铺设玻璃棉、岩棉、膨胀珍珠岩等松散材料作为屋面保温层。
17、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生命周期内,包括由建材生产到建筑物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管理及拆除等系列过程,消耗最少地球资源,使用最少能源及制造最少废弃物的建筑物。绿色建筑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其理念是在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包括经济和环境两个方面,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并提出解决办法,进一步改善环境,极大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18、如何区分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和可持续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物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消耗的资源少,消耗的能源低,对环境的影响小的建筑。
生态建筑是指尽可能的利用当地的环境和自然条件,不破坏当地的环境,确保生态体系健全运行的建筑。
可持续建筑是指达到或者超过节能设计标准要求的建筑。着重满足建筑物能耗指标的要求。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和可持续建筑都应该是节能建筑。人们往往把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理解为小区绿化和景观,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
19、什么是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
太阳能是太阳内部连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太阳能既是一次性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它资源丰富,既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
太阳能的利用方式主要有:光伏(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太阳能聚热系统,利用太阳的热能产生电能;被动式太阳房;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取暖和制冷
21、什么是太阳能建筑一体化
所谓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是将太阳能利用设施与建筑有机结合,利用太阳能集热器替代屋顶覆盖层或替代屋顶保温层,既消除了太阳能对建筑物形象的影响,又避免了重复投资,降低了成本。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是未来太阳能技术发展的方向。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的特点:
1.把太阳能的利用纳入环境的总体设计,把建筑、技术和美学融为一体,太阳能设施成为建筑的一部分,相互间有机结合,取代了传统太阳能的结构所造成的对建筑外观形象的影响。
2.利用太阳能设施完全取代或部分取代屋顶覆盖层,可减少成本,提高效益。
3.可用于平屋顶或斜屋顶,一般对平屋顶而言用覆盖式,对斜屋顶用镶嵌式。
太阳能(分为热能与电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适用对象:
1、适用于城建较严格,要求安装规范、美观、不损害市容市貌的单位、集体、小区等。
2、适用于在建筑设计时,将太阳能作为建筑的一部分考虑在内一并设计。
3、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房屋建筑,例如:住宅小区、高层楼群、别墅等。
4、单台集体购买统一安装,该种形式主要适合于新建住宅小区和旧房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