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业内预期,2015年将是可穿戴设备的井喷期。然而,随着1月19日谷歌眼镜“停摆”,给行业泼了一盆冷水。
如今,Apple
Watch上市后能否重燃市场对可穿戴市场的热情?
数百亿美元市场“蛋糕”
Apple Watch就是苹果CEO库克多次强调的“革命性”新产品。《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此前苹果在全球抢注Apple Watch商标后,便把钟表、手表等领域也纳入专利保护等级,这显示了苹果推Apple Watch的决心。
业内预期,随着Apple
Watch上市,可能会刮起一阵可穿戴设备的炒作之风。
市场调研机构IHS预计,全球可穿戴设备销售额将从2012年的97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336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2.9%。以 出货量来看,可穿戴设备有望从去年的9000万台增加到今年的1.4亿台,年增速有望达到62%;其中,智能手表将成为可穿戴产品的先行者,出货量年增长 率将达235%,比重将逐步上升。
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预测,2016年智能手表份额将达到可穿戴设备的40%。
一位长期跟踪电子行业的券商分析师指出,可穿戴设备将成为未来的创新亮点之一,通过各式可穿戴设备,可以形成一切互联、无缝互通的愿景,市场潜力巨大。
记者注意到,各大IT巨头已纷纷推出相关产品,如三星Galaxy Gear智能手表、爱普生智能手表PS-500等。国内厂商也在积极布局这一新兴市场,如果壳电子的智能手表Geak
Watch、百度联合TCL发布的Boom Band手环、华为TalkBand B1等。
谷歌眼镜意外“停摆”
就在企业和机构纷纷看好可穿戴市场前景的时候,谷歌发布的一则消息却给市场泼了盆冷水。1月19日,谷歌宣布停止谷歌眼镜的“探索者”项目,同时还将关闭“探索者”软件开发项目,整体转入另一个部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谷歌眼镜是由谷歌公司于2012年4月发布的一款智能穿戴眼镜,它的亮相点燃了可穿戴设备的星星之火,之后可穿戴 设备的发展呈燎原之势。谷歌眼镜引领的风潮得到其他公司的响应和不断改进,例如索尼对外推出智能眼镜产品Smart Eyeglass的原型机。
谁也没料到,如今谷歌却打了“退堂鼓”。有行业人士告诉记者,谷歌眼镜的停售首先是成本过高,1500美元的价格使其难以得到大范围推广,谷歌眼镜也缺少可以展现其技术潜力的杀手级应用,此外,谷歌眼镜还因为在隐私、安全方面带来的问题使其饱受争议。
智能穿戴行业专家陈根表示,真正制约谷歌眼镜发展的并不是硬件本身,而是在于“软”的层面,即大数据平台无法支撑其价值的实现。宣布第一代谷歌眼镜停售之后,谷歌将会花更多时间用于移动互联网的系统平台与数据库的搭建上。
可穿戴市场同质化严重
谷歌眼镜突然“摔倒”,背后彰显的是产品用户体验性、实用性欠佳等问题。
一位行业人士直言,目前智能穿戴市场的同质化严重,很多产品即无痛点又非刚需,实用性难以让购买者兴奋,成了“鸡肋”。比如健康手环,种类很多,核心功能就是测步、监控睡眠等,很多产品都很类似。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市场上已经有众多智能可穿戴设备产品,包括以谷歌为代表的智能眼镜、三星Galaxy Gear为代表的智能手表、Jawbone为代表的智能手环等。
以智能手表为例,目前市面上的产品可大致分为两种:不带通话功能的,依托连接智能手机实现多功能,能同步操作手机中的电话、短信、邮件等;带通话功能的,支持插入SIM卡,本质上是手表形态的智能手机。
为什么市场上的可穿戴设备功能大都相似?业内人士指出,智能手机的爆发式增长带来的移动互联网热潮驱使各大公司按照相似的技术路线开发智能可穿戴设备。
上述业内人士给出了一份可穿戴设备零部件的报价单,记者发现,可穿戴设备的零部件价格低廉,其中蓝牙芯片8.4元,二轴陀螺仪加速度传感器 8.75元,高度、温度、气压传感器6.8元,三轴加速度传感器2.2元,叠层片式天线0.5元,扁平振动马达3.2元……产品目录里面最贵的就是原相心 率传感器,价格为19元。
一位行业资深项目工程师告诉记者,可穿戴市场空间巨大,但是行业门槛不高,加上成本低廉,稍微有技术的企业就能购买零部件来做,所以造成了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激烈。
该人士指出,迄今为止可穿戴市场并没有如人们预期的那样成为类似智能手机那样的千亿美元级市场。另外,人们对于智能穿戴产品的依赖度远不及手机。
移动市场研究公司Endeavour Partners最近对美国可穿戴市场进行了研究,发现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的依赖性并不强。在18岁以上拥有可穿戴设备的消费者中,虽然有1/10的人拥 有活动追踪设备,但是超过一半的人已经不再使用;1/3的人会在6个月后放弃使用。消费者会购买和尝试可穿戴设备,但是很少形成依赖性。